南陵概况
南陵县位于芜湖市南部,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,现辖籍山、弋江、许镇、三里、何湾、工山、家发、烟墩8镇,149村、23个社区居委会,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总面积1263.7平方公里,人口55.1万。近年来,南陵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,在加快建设“产业强、结构优、环境美、百姓富”的美好南陵征程上阔步前行。2018年,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.5亿元,增长8.1%;财政收入31.3亿元,增长10.3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.4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.7亿元,增长12.4%;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44元,增长10.8%。先后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、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、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、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,连膺2017、2018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。
南陵历史悠久、底蕴深厚,西汉武帝元封二年(公元前109年)始置春谷县,三国名将周瑜、黄盖、周泰曾任春谷长,南朝梁武帝(公元525年)始置南陵县。南陵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,被誉为“古铜都”,境内遗有大工山铜矿遗址、皖南土墩墓群千峰山遗址和牯牛山城址遗址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诗仙李白曾两度寓居南陵,名句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千古留传。长时间的历史沉淀,形成了“青铜文化”“三国文化” “盛唐文化”三张名片。
南陵生态优美,物产丰富,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,拥有丫山花海石林和大浦乡村世界两个国家4A级景区和乌霞寺、奎潭湖、小格里森林公园等一批自然景点。南陵素有“芜湖米市,南陵粮仓”的美称,盛产优质大米、木材、丹皮、蘑菇、莲藕等,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,中国驰名商标7个。目前已进入坑探阶段的姚家岭铜锌金多金属矿,锌、金储量达到国家大型矿床标准,潜在经济价值超过600亿元。
南陵区位优越,交通便捷,是通往“两山一湖”的重要门户,205、318国道,320、216省道交汇于县城,合福高铁、铜南宣高速穿境而过,并分别设立南陵站,芜黄高速加快建设。近年来,南陵自我加压,主动作为,投入近23亿元,完成2条国道和2条省道的一级化改造,由芜湖“后花园”华丽转变为“会客厅”,区位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。
南陵产业坚实,后劲十足,始终坚持产业强县不动摇,围绕快递物流智能装备、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、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土施肥,被国家邮政局授予国家唯一“全国快递科技创新 试验基地”称号,县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,取得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等5个生产资质,具备客车、物流车等15类67个车型的生产能力。围绕服装、食品深加工、建筑业等传统产业挖潜开荒,建成南陵•尚品线上线下平台,全力打造“中国建筑之乡”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,大浦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,成为现代农业样板。现代服务业繁荣兴旺,被列为全国“三农”金融创新试验区、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。
南陵城市繁荣,乡村秀美,始终坚持等高规划、同标建设、高效管理,深入推进县城、弋江、许镇三大组团发展。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7.8平方公里,人口达18万人。一批县级较为领先的医院、学校、公园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,城市供水供气、污水处理、垃圾处理等配套功能有效完善。不断放大美丽乡村示范带动效应,连续四年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。
|